為進一步推進漁業精準扶貧工作,帶動和扶持貧水產養殖貧困戶穩產增收,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縣水務局充分發揮自身漁業科技資源的優勢,與漁業生產季節同步,科學規劃、智力支撐、多措并舉,持續推進漁業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確定養殖品種。水產養殖行業,技術含量較高,市場風險較大,養殖技術不易掌握,為了降低貧困戶養殖的盲目性,該局科技人員向貧困戶宣傳推廣養殖技術較低的、易于操作的養殖模式——“稻-蝦聯作”模式。對一些養殖水平較高的貧困戶,技術人員引導他們更新養殖品種,引進“名特優”水產品,并給予全程的跟蹤指導、技術服務。
加強科技培訓。為提高貧困戶的水產養殖水平,確保漁業精準扶貧達到實效,該局聯合縣農委聘請省農科院、安農大等部門的養殖專家,開展多期的“稻-蝦聯作”講座和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專家們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和豐富的養殖實踐知識,受到了貧困戶和養殖大戶一致好評。
建立養殖戶“群”。通過組建水產養殖“QQ群”和手機“微信群”,及時向養殖貧困戶發布各地的苗種信息、水產品價格、市場行情等,為“賣出去、能賺錢、不吃虧”提供了保障。各養殖戶也可以在“群里”互相交流,共同探討最新養殖技術、魚病防止、水質日常管理等注意事項,提高了貧困戶的養殖水平,開闊了視野。
拓展產品銷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對水產養殖貧困戶生產的水產品給予廣泛宣傳推介,幫助貧困戶拓展水產品銷路,使貧困戶獲取最大的利潤,提高了精準扶貧的效果。(縣水務局 胡友勝 楊吉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