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工作者,一名扶貧專干,我認為扶貧工作就要為困難群眾說話,為他們辦實事,扶真貧,真扶貧。這一點在任何時候我都沒忘。”日前,筆者走進吳圩鎮(zhèn)九梓村群眾服務中心找到李德琴,她正埋頭忙碌。得知我們來采訪,她顯得很靦腆,停下手中的筆,對我們說。
李德琴,1995年從事農村工作至今,現(xiàn)任吳圩鎮(zhèn)九梓村文書。自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她始終心系困難群眾,用女性特有的細心和柔情關心關注著身邊的每一名困難群眾。日前,李德琴被授予2016年度脫貧攻堅“全市十佳脫貧村干”光榮稱號。
“在2016年度扶貧工作中李德琴包保了26戶66人,當年脫貧9戶22人。李德琴工作認真負責,業(yè)務精通,人也很熱情,能沉得下去身子,經(jīng)常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時刻把貧困戶的冷暖掛在心頭,我們都要向她學習。”九梓村黨總支書記李廷忠向我們打開了話匣子。
謝保華夫婦接近90歲高齡,體弱多病行動不便,兒子長年在外務工,老兩口住的房子已成危房。為了讓老兩口住上安全房,李德琴多次聯(lián)系建房工人,幫助購置建筑材料,不厭其煩地與建房工頭談工價,努力節(jié)省每一分錢,終于把房子修繕好。兩位老人看著修繕一新的房屋,緊緊拉著一直忙的李德琴,老淚縱橫。對無兒無女的五保戶,李德琴有更多關心照顧。陳明新老人住在敬老院,李德琴時時惦記他的生活情況。經(jīng)常騎車去看望他,春節(jié)時,還從自己家經(jīng)營的商品批發(fā)部給老人拎去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并給老人留下了零花錢。
提起李德琴的工作,村主任郭登勝說:“她常常細致深入走訪貧困戶,掌握的情況都很準確,能替貧困戶出謀劃策,處處跑腿,真不容易啊。”
因病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這更需要李德琴在扶貧工作中格外留心,把工作做得細致。李奉玲丈夫病故,自己一人帶兩個兒子,由于孩子們沒有穩(wěn)定工作,一家人幾乎沒有什么經(jīng)濟來源,生活特別艱難。為了讓李奉玲盡快脫貧,李德琴找到了本村在滁州務工的親戚,幫助李奉玲兩個兒子在滁州務工。2016年李奉玲家人均收入達11500元,日子現(xiàn)在過得紅紅火火。村民李煥玉是2015年脫貧戶,但是2016年李煥玉又患上了嚴重的肺病,生活不能自理,又因病致貧。李德琴得知情況后,多次到他家走訪,了解情況。得知他生活確實困難,2016年11月份經(jīng)過李德琴申請,將他重新列入貧困戶中。同時為他爭取到危房改造、光伏發(fā)電等優(yōu)惠政策,又鼓勵他養(yǎng)雞260多只。李煥玉很感動,對常來看望他的李德琴說:“我一定要加油干,爭取早日甩掉貧困的帽子,日子也一定會好起來。”
對于因殘致貧的貧困戶,李德琴對他們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拉家常,問難處,想辦法,推心置腹,總是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李煥愛的妻子是四川人,兒子殘疾,想脫貧卻苦于沒有技術和途徑。李德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多次上門,拉家常,宣傳扶貧政策,苦口婆心,勸說讓他們家想辦法發(fā)展產業(y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產業(yè)幫扶措施。同時為她兒子辦理了農村低保。2016年,李煥愛家養(yǎng)雞200只、養(yǎng)豬13頭,爭取到產業(yè)補貼3000元。嘗到了產業(yè)扶貧帶來的甜頭,今年,李煥愛一家準備繼續(xù)發(fā)展產業(yè),大干一場。貧困戶李耀也是殘疾人,家庭極度困難。為了讓他能脫貧,2016年,李德琴多次聯(lián)系在合肥的熟人,引導他外出到合肥經(jīng)營餐飲小吃,還多次去鎮(zhèn)殘聯(lián)了解政策,為他爭取到救業(yè)扶貧資金2000元。有了就業(yè)扶貧資金,又經(jīng)營餐飲小吃,李耀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每次看到他們家的收入提高了,有好的扶貧產業(yè)并開始進行生產了,日子變得越來越好了,我就感覺好踏實,好開心。”晚霞滿天,花木蔥蘢,瘦弱單薄的李德琴帶我們去貧困戶家馮秀云看養(yǎng)殖的100多只小雞,在路上高興地說。一進院子,她就和馮秀云像老姐妹一樣拉起了家常,一邊彎腰看雞柵,一邊嘖嘖稱贊:“小雞喂得真好,快有一斤重了吧,再過一個多月就能出欄了!”一時間,兩人笑顏如花。(縣新聞中心 王貴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