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0日入梅以來,定遠縣平均雨量590毫米,較常年同期234.3毫米多一倍多。截至7月21日8時,淮河支流池河閘水位達24.54米、超正常水位1.54米,高塘湖水位達20.69米、超警戒水位1.69米,全縣已有290座中小型水庫超汛限水位泄洪,其中中型水庫3座。池河沿線、高塘湖周邊及部分低洼地區受澇嚴重。據初步統計,我縣受澇面積達21萬畝,淹沒受困村莊69個、緊急轉移379人,中斷交通116處,其中縣道9處,鄉村道路107處。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縣委、縣政府迅速反應,全面部署,緊急啟動救災應急預案。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沖鋒在前,奮起抗災,在防汛救災一線詮釋著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一場洪水就是一場戰斗。疫情還未遠去,洪水就肆虐而來,這又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斗。全縣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和減災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縣委相關防汛工作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切實落實好防汛責任,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確保不出現次生災害問題,堅決守住防汛安全這個底線。縣黨政領導班子先后赴各鄉鎮調研指導防汛工作,并親自檢查村莊、學校、礦區、工廠等防汛救災情況。氣象部門加強雨情監測預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防汛知識,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做好物資儲備和人員集結準備,等候隨時調度。各鄉鎮黨員干部堅守崗位,不間斷對圩堤、山塘水庫進行地毯式排查巡查,第一時間掌握水情水勢,確保及時發現、及時排險。
一個組織就是一個堡壘。洪災發生以來,全縣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迅速行動,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的部署要求,把抗洪搶險救災和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組織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開展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為增強抗洪救災力量,定遠縣各鄉鎮先后成立黨員突擊隊、黨員搶險隊、黨員志愿服務隊、黨員預備隊等127支,配合鄉鎮、村和社區黨組織開展抗洪救災工作。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黨員永遠是沖在最前面,戰在第一線。在巡查堤壩時,走在最危險地方的是黨員;在轉移群眾時,背人涉水的是黨員;在值班值守時,時間最長的是黨員;在隊伍撤離時,走在最后的也是黨員。據統計,此次防汛搶險工作全縣有4679名黨員參與轉移群眾、固堤守堤,充分發揚了連續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
一次馳援就是一次練兵。7月19日,定遠縣人武部接到市防指計劃和滁州軍分區命令,縣民兵應急連受領馳援全椒參加抗洪搶險任務。接令后,縣人武部立即下達物資準備和人員集結命令,縣直機關工委、定城鎮、范崗鄉等任務單位1小時完成物資器材準備和人員集結,下午2點30分定遠縣民兵應急連120人奔赴全椒抗洪一線。截止21日,縣民兵應急連轉戰600余公里,連續奮戰三天兩夜,累計加固武崗鎮如意河西堤壩埂和滁河大堤等堤壩2000余米,累計裝袋1萬多個,圓滿完成全椒縣滁河段防汛抗洪任務。應急連的一名同志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次支援就增進一份感情和團結,抗洪搶險保的是一方百姓家園、救的是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練的是民兵“平時生產、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能力。”(李友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